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会战不仅关乎徐州地区的安危,更与整个抗战局势的走向紧密相连,成为中日双方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
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毙伤日军共两万多人。其中,台儿庄大捷更是提振全国抗日的信心,沉重打击了日军速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1938年1月到5月,日军妄图打通津浦铁路,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面攻占徐州地区,打通华北和华中占领区,将南北战场连成一体,进而全面吞并中国。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中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持续五个月的大规模防御战。
1938年,日军调遣华北与华中方面军携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从南北两端向徐州发起进攻。
在南线淮河流域,中国军队利用淮河、池河等天然地形顽强堵截,将日军成功拦截在淮河一线,粉碎了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
在北线,多场战斗同时打响。滕县地处津浦铁路中段,滕县若失,台儿庄危在旦夕;进攻滕县的是日军第10师团,装备精良,守军是来自四川22集团军122师的将士。
面对日军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川军3000多名官兵浴血奋战四昼夜。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
滕县战斗以近乎全军覆没的惨烈代价,为台儿庄防线的部署,争取到宝贵时间。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正如李宗仁所言:“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日军攻破滕县后,迅速向台儿庄扑来。台儿庄,是徐州北面的关键门户。凭借坦克等重武器,日军多次攻入城内,守城的中国军人与日军展开惨烈巷战。
中国军队的装备极为简陋,弹药匮乏,每人就配发了一把大刀。与敌人贴身肉搏,死守最后一块阵地。这段外国摄影师80多年前拍摄的纪录片片段,真实记录了台儿庄巷战的激烈场景以及战后战士们清理战场的画面。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毙伤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日军残部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全体中国人共同浴血奋战的成果。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 孔令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日军正在抢修被八路军破坏的津浦铁路。徐州会战期间,八路军在津浦铁路以北进行战略配合,八路军129师专门组建了津浦支队,在重要的交通线上进行猛烈破袭,有效钳制和打击了敌人,有力配合了以台儿庄为重心的鲁南正面战场的作战。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在台儿庄古城内,墙壁上依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弹孔,最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有90多个弹孔。在这场战役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军人汇聚于此,川军、滇军、东北军、西北军,他们远离家乡,奔赴前线,只为一个共同的信念,保卫祖国。
日军从台儿庄撤退后,改变作战计划,妄图从津浦铁路南北两端向徐州大迂回,包围消灭徐州地区的数十万中国军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作持久抗战,第五战区主动撤离徐州。来自云南的第六十军为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在陈瓦房、五圣堂、禹王山等地与日军血战27天。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姜涛:徐州会战虽然没有完全能够阻止日军打通津浦铁路、占据陇海铁路的步伐,但是却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挫其锋芒。特别是台儿庄大捷,在国土沦丧、战局低迷的艰难时刻,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两万多人。会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升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军人用宝贵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中华儿女永不屈服,为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必将战斗至最后一刻!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宋文瑾)
广东配资炒股,股票炒股配资开户,在线炒股配资服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